• 主页 > 体育问答
  • 中国体育“热潮”之下你该如何锻炼身体?

    近年来,运动健身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的人们似乎都在逐渐开始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 种种迹象表明,参与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实际情况中也存在很多隐忧。

    不久前,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启动仪式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提到,一项调查显示,33.9%的中国居民经常锻炼,其中只有14.7%的人经常锻炼身体。 20至69岁的居民经常锻炼身体。 成年人的规律运动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体力活动已成为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原因。

    不难看出,2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69岁以上的老年人似乎更喜欢锻炼。 这两个年龄段的人似乎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而不太愿意锻炼。

    孙腾,28岁,是一名快递员。 作为一名在北京奋斗的“京漂”,他属于“不经常锻炼”的2/3人。 对于不爱运动这个概念,孙腾有自己的想法。

    “我每天在外面风吹雨打,为顾客跑上跑下,所以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很强壮。而且我们这个行业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哪里有时间锻炼身体?”即使偶尔有休息时间,我也宁愿出去和朋友一起玩,毕竟工作生活太无聊了。”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系健身老师包鹤告诉中新网,很多人都有和孙腾一样的想法。 “如果你是一个坚强的人,而且工作压力很大,那么现在锻炼就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没有未雨绸缪的想法也很正常。”

    健身房每天的运动计划_一天健身方案_每天锻炼计划表

    包和说,很多人只有在医生告诉他们“你必须锻炼身体,否则你会死”时才会变得警觉。 医生的“最后通牒”是一种动力,很多缺乏锻炼的人根本就是缺乏动力。 如果你有坚定的目标,无论多忙你都会抽出时间,反之亦然。 然而,这些人很少意识到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他们防患于未然。

    劳动与锻炼不同。 正如包鹤所说,官方报告显示,运动可以预防疾病、使身心愉悦,是保持身体健康积极、有效、经济的方式。 规律、适度的体力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和肥胖,以及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并能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并建立健身习惯非常重要。 但有时锻炼过于“勤奋”也会带来弊端。 如果健身方法不对,很多努力都会白费,甚至造成伤害。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还是很盲目的。

    32岁的程序员王柏林告诉中新网,由于工作的原因,他的身体随着日复一日的“敲代码”变得越来越重。 看着自己越来越高的发际线和越来越“难以承受”的体重,原本“帅气”的王某开始显得忧心忡忡。

    随着担忧的加深,他逐渐开始考虑锻炼身体。 他先在跑步机上跑了一个多月,但效果并不明显。 花费一万多元上私人课程后,王柏林增加了锻炼的频率。 虽然体重略有下降,但精神却似乎一天比一天差。 当进一步询问时,他又讲述了自己日常生活的另一个细节。

    “我的工作类似于996模式,所以我总是选择午休时间去健身房,每周大概3次。有时还要加班到晚上,睡眠也不够,这导致我的工作压力很大。”但考虑到我的体重,我仍然保持每周4-5次的频率,教练告诉我,我锻炼得越多,我就会越有活力,但似乎这是这样。事实并非如此。”

    健身房每天的运动计划_一天健身方案_每天锻炼计划表

    对于王柏林的提问,北京某知名健身房的运动矫正教练赵世杰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健身的目的有很多,但无论是减肥还是放松,运动频率都应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于每天朝九晚五工作的人来说,运动频率过高会导致身体不适。” '分解'。”

    赵士杰表示,如果在劳累一天后每天进行高强度运动,对身心健康弊大于利。 “就像足球运动员一样,长时间、高强度的比赛,会让你的病情一天天恶化,受伤的频率也会增加。人体的机能是有限度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度,你的身体自然就会开始‘反抗’。”

    运动量历来有各种标准,有的组织甚至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制定运动频率计划。 但在包鹤看来,这样的方案没有科学依据。

    健身房每天的运动计划_每天锻炼计划表_一天健身方案

    散步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

    “并不是说年纪大了就要少运动,年轻的时候就要多运动。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和时间。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训练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训练的强度可能略有不同,锻炼的关键是持之以恒,现在很多健身房都鼓励‘碎片化’的健身方法,其实不管怎样,一周锻炼一定次数。”

    一天健身方案_每天锻炼计划表_健身房每天的运动计划

    其实运动健身无处不在,刻意去健身房只是其中的选择之一。 在健身房举重是最好的锻炼方式的想法有时是不正确的。

    61岁的董卫方告诉中新网,退休后,他加入了很多“每日万步打卡群”,其中大部分是刚刚退休或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年人。 他们每天互相监督,如果有人没有达到每日平均目标,就需要在群里发红包并说明原因。 在这样“鼓励”的督导下,董卫芳不到一年就瘦了十斤。

    在他看来,很多年轻人喜欢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但不如每天多走路来得有效。 “邻居家的孩子经常坐公交车去离家很远的地方锻炼,但没看出太大效果。我每天都走一万多步,但我觉得他的减肥效果没有我的好。”多走路就好。”

    对此,包鹤表示,全民健身不是“全民健身”,不同人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多种锻炼方式。 无论采用哪种锻炼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样的“万步打卡团”可以给很多人提供锻炼的动力,而且几乎没有成本,所以有它的价值。

    《健康中国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或超过《全民体质测试标准》的比例分别不低于90.86%和92.17%;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达到37%和40%以上。

    这也意味着,即使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潮的推动下,距离实现目标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与2030年目标相比不到7个百分点的差距意味着还需要1亿新人加入在练习中。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健身理念,有计划、科学地引导健身人群,那么这个目标或许并非遥不可及。 (完)(以上部分人物为化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itongjinshu.com/html/tiyuwenda/68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