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四川凉山校长带学生跳鬼步舞成网红,广播体操与流行舞能否结合?

    对此,专业体育从业者给出建议:两者结合起来,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广播体操的编排遵循身体运动的逻辑

    “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第二套,时代在召唤……”从操场上的扩音器里传出的这道低沉的男声,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每个人的青春记忆里。

    “1950年,中国代表团出访苏联,希望了解苏联的体育体制,广播体操就是其中之一。当时,苏联的广播体操已经发展得相当不错,有卫生操、辅助体操、器械体操三种。回国后,体育代表团受到卫生操的启发,编排了一套自己的广播体操。1951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出广播体操音乐。此后,中小学每天一起晨练就成了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说起广播体操的由来,原国家男子手球队代表、训狮教训长胡英介绍,我们现在在中小学坚持的每天课间操,就是1998年教育部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体操基础上设计的。 它们是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广播体操。

    但无论是大众广播体操,还是中小学生健身操,动作都比较简单,节奏也比较缓慢,能起到锻炼的作用吗?广播体操在动作编排上遵循了什么原则?

    其实,广播体操看似随意的动作背后,是一套科学的身体动作逻辑。“广播体操的动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伸展运动,包括身体各个关节、韧带的伸展;第二是各种跳跃运动。两者结合,可以使身体完​​成激活—功能性伸展—基础体能训练的完整过程。”胡英说,虽然运动强度不高,但通过广播体操的练习,长期保持生产或学习姿势的工人、学生,可以促进自身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力量和肢体协调性,心肺功能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广播体操的设计逻辑,让这一锻炼方式几乎适用于所有人。胡英介绍,一般来说,3岁至65岁的人都可以通过广播体操进行锻炼,如果身体条件允许,70岁以上的老人也可以选择这一锻炼方式。“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练的五禽戏,其实和广播体操差不多,但动作比广播体操复杂一些,所以可以说广播体操是老少皆宜的。”胡英说。

    鬼步舞可以促进全身训练

    广播体操动作简单易学,强度逐渐增加,可以锻炼全身,对运动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自然很容易普及。但这样的运动强度能满足一个人日常的运动需求吗?

    胡英说:“对于中青年人来说,需要中高强度的运动,才能满足身体需要,提高身体运动功能。单纯依靠广播体操,强度确实有点低。”

    课间体育锻炼中加入鬼步舞,恰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小学生运动强度不足的问题。

    鬼步舞是一种力量型舞蹈,动作简洁、快速、有力,节奏感强是其主要特点。与名字带来的联想相反,这种运动能锻炼的可不只是下肢。胡颖介绍:“鬼步舞包含了很多跳跃、踢腿、踏步、转体等动作,在跳跃、踢腿、踏步的同时,还要配合舞步的节奏,这就需要关节的转换。同时,舞蹈动作中还包括手臂动作的衔接,以及核心肌群的运用和控制,可以促进全身的训练。这样,人体上下肢的协调性、爆发力、柔韧性、关节稳定性、局部肌力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增强。”

    “其实适合练鬼步舞的人群和适合做广播体操的人群差不多,只要身体没有大的伤病,都可以练。但对于肢体不协调、节奏感较弱的人来说,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训练。同时,由于鬼步舞可以根据音乐的不同节奏,编排出很多不同的形式,其强度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针对民众普遍关心的练鬼步舞是否容易对身体造成伤害的问题,胡颖表示,“任何运动都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为了避免运动造成的运动损伤,我们需要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注意拉伸和放松。”

    青少年每周应进行3-4次高强度运动

    以鬼步舞为代表的新型体操的流行,并不意味着传统广播体操的彻底退出,从科学锻炼的角度看,两种方式的结合才更为有效。

    胡英认为,鬼步舞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的喜爱,得益于其自身的特点:“鬼步舞趣味性更强,它的活动节奏、音乐编排、舞步设计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鬼步舞相对新颖,更容易吸引青春期的孩子。在动作呈现上,广播体操以静态为主,而鬼步舞则是动态的,更符合青少年的身体机能状态。”

    不过,鬼步舞与广播体操的关系并不是“前浪让后浪”的过程。“广播体操一直延续至今,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适用性,并根据时代特点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胡颖说,在体育锻炼中将广播体操与鬼步舞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凡是需要全身协调发力、有动作轨迹、有动力链的运动都需要热身,而广播体操中的拉伸动作刚好可以用来热身鬼步舞所需要的关节、韧带。所以,最好在广播体操之后再跳鬼步舞。”

    但无论是广播体操还是鬼舞,单纯依靠每天半小时的课间锻炼都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锻炼需求。胡英建议,对于青少年群体,在每天保持1小时活动量的同时,每周安排3-4次高强度运动,每次运动时间1小时,运动时目标心率应达到每分钟180次以上,如体能训练科目、速度跑、耐力跑、功能训练、竞技游戏等。(楼玉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itongjinshu.com/html/tiyuwenda/99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