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寻求帮助的意识有所提高,但父母的意识却落后了一年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20%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个心理健康问题,而青春期是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最高的年龄组。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何洪波教授在接受《阳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懂得求助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能力。从近年来求助心理热线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些特点。
《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心理救助热线了解到,近年来,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广州市心理救助热线高危电话中约占1/4。其中,2020年为24.2%,2021年为23.4%,2022年为26.2%,2023年为25.1%。
“最小的来电者可能只有七八岁,这是他上小学一年级的年龄。此外,在所有青少年来电内容中,与学习问题、家庭冲突、人际关系问题相比,青少年因精神和心理问题而来电的比例有所增加。青少年拨打高危电话的比例高于所有年龄段的人。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负责人魏华林表示,这些数据反映了青少年心理问题意识和求助意识的提高。
然而,与青少年主动求助意识的增强相对应的是父母认知的滞后。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孩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甚至主动要求父母带他们去医院。然而,很多家长滞后,不愿意接受事实,或者觉得孩子不愿意上学而惹麻烦,所以很容易错失早期干预的机会。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早期干预科、儿科主任曹丽萍表示,在此前对医院的调查中发现,家长认知平均滞后1-2年,尤其是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接受和积极反应仍然不足。
“社区、学校、家庭、医生”的联动,不能让学校成为半个诊疗机构
社会、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应该如何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筑起“心”防线?
广东在这方面一直走在探索的前列。据悉,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共有754家医疗机构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广东省市、县级建立了精神卫生防治中心,255家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了精神(心理)门诊。全省21个地市均开通了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
“社区-学校-家庭-医生”联动体系如何发挥实际作用?何洪波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分析和建议。
首先,联动系统中的每个角色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没有必要给学校太大的压力,学校的主业还是教育,学校设立的心理老师可以为学生中精神不健康的人提供心理咨询,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在医院和学校之间发挥作用, 我认为这已经足够了。何洪波说,“把学校做成半个诊疗机构,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现实的。
何洪波呼吁,要加强父母角色的心理健康素养培养,如何观察沟通,如何及早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迹象。因为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他并不是独自面对困难,而是经常需要思考作为一个家庭如何改变。
“二是要提高精神卫生分级诊疗的多层次性和可及性,在大医院和社区康复中首次诊断更加方便灵活。”何洪波介绍,就全省形势而言,许多地市一直在积极行动,首先要从硬件上加强力量。例如,汕头、深圳、茂名都在建设或扩建大型专科医院,云浮市新兴县新建区级专科医院,床位规模达300张。
父母如何及早发现?人生的三个细节,一个特殊的时间点
“其实,当一个人处于不好的状态时,是有迹象的。”何洪波给出了父母在生活中可以注意的三个细节:
首先,失眠。父母只要找到孩子就应该注意失眠,失眠在这个年龄段并不常见。如果孩子每周有两天失眠,父母应该注意。
其次,当孩子不断抱怨各种身体不适,如头痛、头晕、心悸、胸闷、胃痛、腹泻等,可能说明他的心理状态不理想。
第三,当孩子在人际关系或其他许多方面过于敏感时,他应该寻求专业建议。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主任医师林永强提醒,家长要特别注意特定类型的时间点。
“我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学生在从幼儿到小学、初中到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些过渡期,孩子们会接触到新的环境和关系,这可能会带来压力。林永强建议,“父母不要打断孩子与外界接触的过程,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的过程。(记者林青青、记者张兰喜、宋一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itongjinshu.com/html/tiyuwenda/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