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不是新鲜事,但对于我来说,跑步非常困难。我从小就不喜欢跑步。上学的时候,体育老师总是让我们绕着操场跑一圈。每次我还没跑几步就感到口干舌燥、气喘吁吁、精疲力竭。
我上网查了一下,很多成功人士都喜欢跑马拉松,比如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搜狐CEO张朝阳、新浪高级副总裁魏江雷、小米CEO雷军、商界大鳄王石等等。我很好奇,是什么吸引这些平时忙于赚钱的人抽出时间来参加马拉松赛事呢?
从科学角度看,跑步时大脑会分泌神经化学物质,如内啡肽、多巴胺等,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疼痛,让人心情愉快、精力充沛,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意志力更强,有助于摆脱负面情绪。这种感觉会让人上瘾。除了上瘾,还有什么因素让近年来成功人士爱上马拉松跑步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01 这群人喜欢挑战困难的任务。
“接受挑战使人变得强大,胆小懦弱的人永远无法跨过这个障碍。”
训练过专业运动员和企业高管的运动心理学家查理·布朗表示,成功人士的行为“非常适合这些耐力运动”。耐力是马拉松比赛所需的主要素质,“而耐力运动恰恰需要毅力”。无论42.195公里的长距离有多难,马拉松运动员都会咬紧牙关,坚持到终点。
02 做好准备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
长跑经常会让人出现“撞墙”现象(身体疲劳、能量耗尽),一不小心就会受伤,甚至危及生命。这通常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没有及时补给。北京医师跑步团编写的《你真的能跑吗?》一书指出,马拉松运动员需要对马拉松运动和专业医学知识有深入、系统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比赛过程中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保持更好的竞技状态。我们都知道,成功人士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无论是马拉松还是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他们都会考虑方方面面,为前进的每一步做好详细的准备。这些在商业上极其成功的人,通常都懂得如何制定长远目标,如何将其分解成一系列可行的阶段。
03 在长跑中,如果有一个必须打败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而不是赢或输给比赛中特定的某个人。
参与跑步的人,都有完成锻炼目标的渴望,无论里程多长、速度多快,都把锻炼当成是人生的考验。让灵魂和身体在路上奔跑,能让人对跑步和人生有不一样的感悟。虽然中间会有“吃苦期”,但不必在意最后的名次。有机会冲第一时,不会停留在第二;没有机会争夺第二时,会拼尽全力停留在第三。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你永远要战胜自己。因为在过程中,你做到了“坚持到最后一刻”和“有机会就拼尽全力”,所以不会对结果感到遗憾。
04 成功与体育运动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联系。
罗宾·肯纳里克是同龄人中的多次冠军(她快 70 岁了),也是一名铁人三项运动员。她做了一个实验,她给人们提供了简短的个人简介,显示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锻炼的量。参与者认为那些锻炼的人“更有动力、更专注”,而这些品质正是事业有成的人所希望拥有的。
好友小何去年底报名参加了2020都江堰马拉松健康跑,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这项运动。她说,跑步者相信:“只要踏上赛道,灵魂就会被召唤。”说起跑步,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对她来说,跑步就是“朝着目标奔跑,享受当下”。
如果您有其他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跟随顽皮猫南希,用文字表达你的想法,通过阅读培养你的思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itongjinshu.com/html/tiyuwenda/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