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COVID-19疫情的洗礼,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我国定期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加。 截至202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已达4.35亿,较2019年增加2700万人,同比增长6.62%。 体育运动参与人数的增加,带动了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
健身器材市场超400亿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健身器材制造国,但健身器材消费市场规模较小。 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申奥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 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给健身器材厂家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巨大的商机即将到来。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健身器材自2006年以来经历了长足发展,从2006年的17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2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大约8%。 2014年之后,出现了巨大的飞跃。 与2013年相比,实现15%的增长,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
《白皮书》指出,大多数健身器材产品属于耐用品,消费者重复购买的可能性较小。 但由于目前我国健身人群基数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且人们可支配时间较少,健身器材销量一直无法快速增长。 2011年至2020年,我国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进入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出行限制,家庭健身成为新趋势,国产健身器材销量大幅增长。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健身器材行业销售收入增至395.2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2.8%。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已突破400亿元,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左右。
此外,国家政策也给健身器材行业的增长带来多重利好。 近年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建设体育强国纲要》、《党建批判:制度优势坚定经济发展信心》等政策”等政策频频出台,对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影响较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行业发展环境日渐好转。 其中,《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 从未来趋势来看,国家将不断出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这也将为体育产业下的健身器材行业带来利好,有利于健身器材行业的市场拓展和成长。
疫情期间跑步机出口订单逆势猛增
跑步机在健身器材市场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目前,我国跑步机普及率仍较低,每百人拥有量不足5%。 但市场需求增长非常迅速,预计未来将突破2000万台大关。 随着国内健身房、酒店、泳池等健身休闲场所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居民对室内运动需求的逐渐增加,跑步机逐渐成为过去健身器材市场的重要细分领域三年。 预计2019年中国跑步机市场突破50亿元大关,市场上从1500元到上万元的各类跑步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华晶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跑步机市场研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指出,从目前的消费情况来看,跑步机的主要消费者以减肥、健身为主要目的。 而性价比是中国消费者在选择跑步机时最关心的因素。
与单纯锻炼相比,健身房正在成为年轻人参与健身活动的主要平台。 2020年,我国各类健身房、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达到7029万人。 与家庭消费相比,健身房跑步机的需求远高于零散的家庭产品。 跑步机作为健身房的基础器材,往往一次性大量采购,因此市场增长较为稳定。
2018年以来,中国跑步机进口额逐年下降,从2018年的6100万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3000万美元,降幅过半。 与进口情况相反,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跑步机出口大国,在该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 2015年至2020年,我国跑步机出口额逐年增长。 2020年虽然因疫情进出口受阻,但我国跑步机出口订单却逆势猛增。 出口量增至1497.4万台,出口总额达14.28亿美元,同比增长82.61%。 2021年1-4月,中国跑步机出口额为6.42亿美元,较2020年1-4月增长201.41%。
2020年,中国跑步机出口183个国家或地区。 其中,对美国和台湾出口位居前两位,出口量分别为360.3万台和350.3万台。 其次是日本和韩国,出口数量分别为93.8万台和93.4万台。
《报告》建议:“中国体育健身器材出口企业需要不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体育产品消费市场,也需要不断提升体育产品的品牌价值。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中,贸易竞争,寻找新的增长点。”
产业链基本完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健身器材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有效衔接。 具体来说,健身器材产业链上游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是钢材、电器、五金、橡胶、塑料、化工等,下游则是终端客户和经销商。 终端客户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健身俱乐部等。 以及个人消费者等。
钢材作为健身器材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之一,市场需求良好,生产经营保持高位稳定运行。 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钢材产量约12.05万吨,同比增长9.8%。 2020年1月至7月,全国钢材产量约7.24万吨,同比增长3.7%。
下游方面,新零售形势下,依托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渠道,建立全渠道销售模式已被众多健身器材企业采用。
尽管健身器材行业发展态势向好,但我国发展仍存在“痛点”。 这主要是由于健身器材的销售与使用培训脱节,健身器材的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传统锻炼无需使用健身器材即可达到类似效果,消费者在选择时会更喜欢成本较低的选择。
从竞争格局来看,国际企业如Aeken、Nautilus、Life Fitness、Preque、Technogym等品牌占据了较高的全球市场份额,主要争夺中国高端市场。 国内知名健身器材品牌有舒华、乔山、英派斯、奥瑞特、好家庭等。 其中,桥杉和英派斯主要为健身俱乐部和酒店提供商业产品。 大部分国产品牌主要占据中低端健身市场。 设备市场。
目前,本土品牌在中国健身器材市场的主要参与环节是产业链下游的制造环节。 上游品牌端与海外大品牌差距仍然较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健身器材市场高度集中,70%的市场掌握在少数品牌手中。 中国的健身器材市场也是如此。 高端领域基本被国外品牌垄断,中国品牌只能主攻中低端市场。 尽管近年来本土品牌发展迅速,但目前尚无法在高端市场与国际品牌竞争。
同时,健身器材行业受行业周期性和区域影响较大。 由于很多中国用户尚未养成健身习惯或大量使用无器械健身模式,健身器材并不是刚性需求市场。 高端器材市场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因此经济环境对健身器材影响较大。
总体来看,我国健身器材市场仍处于竞争初期,在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和零售终端品牌建设等方面仍有突破空间。 有关专家认为,短期内新品牌涌现的机会窗口尚未形成,但本土品牌有整合融合、进一步专业化的机会。 尤其是下一步随着个人健身器材市场进一步成熟,有望形成新一代的健身器材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itongjinshu.com/html/tiyuwenda/588.html